政策支持
(1)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二○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,要建設國家級清潔能源融合發展示范縣,打 造國家級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特色產業示范基地。挖掘圍場硅砂、沸石、伊利石、玄武巖、珍珠巖等非金屬礦資源潛力,重點面向新材料、現代農業、 環保產業、高端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,積極發展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礦 物功能材料系列產品,向具有高技術含量、高附加值的專用化、精細化、服 務化方向發展,著力推進非金屬礦產業與圍場縣主導產業和下游應用領域的 融合和銜接,形成資源開發高效、特色園區支撐、龍頭企業引領、生產服務 配套的現代產業體系格局,通過“三個一批”工程的深入實施,建設“國家 級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特色產業示范基地”,打造圍場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的新增長極,同步建設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(伊利石、沸石、珍珠巖、硅砂、 玄武巖等)行業技術中心、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、重點實驗室,力爭在 2035 年前建成“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”。
(2)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新上生產制造類項目支持政策(試行)明 確,支持范圍主要適用于科技類、加工生產類和裝備制造類項目。加工生產 型項目主要指食品醫藥產品、礦產品、木材產品精深加工生產類等項目。
建設場地條件
(1)場地位置 本項目擬建在圍場縣四合永鎮經濟開發區,供水、供電等基礎配套設施 條件便利,交通便利。
四合永鎮素有“塞外水江南”之稱,歷史上是清王朝幾代皇帝舉行“木 蘭秋狝”大典的必臨之地。鎮南端有清朝皇帝來圍狩獵的行宮——廟宮,鎮 東端有清皇帝為壓“風水”而修建的碑亭,北上 120 公里設有國家級森林公 園——塞罕壩森林公園,將軍泡子、煉兵臺、塞罕塔等多處古跡環抱其中。 四合永鎮交通發達,京通鐵路設有三等站四合永站,服務于整個圍場縣;赤 承高速公路圍場支線、國道 111 線經過鎮區。四合永鎮,隸屬于河北省承德 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,地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東南部。
(2)氣象條件
四合永鎮境內地勢北高南低。境內最高峰三星館梁頂,位于虎字村,海拔 1757 米;最低點位于大石門村,海拔 776 米。
(3)氣候水文
圍場縣的氣侯特點是冬季酷寒干燥,夏季涼爽無暑熱,春秋兩季多風沙。 本縣臨近冬季風源地,受冬季季風影響特別強烈,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控制, 盛行偏北風,寒冷干燥。一月平均氣溫-13.2 度,極端最低氣溫-42.9 度,(御 道口 1957 年 1 月 12 日)夏季盛行偏南風,七月平均氣溫 20.7 度,降水多集 中在七、八月。春秋季風力較大,最大可達 6-8 級。
(4)工程地質地貌
圍場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過渡地帶。地勢西北高,東南低, 海拔在 700-2000 米之間,在西部御道口至白水,有一道自西南向東北蜿蜒 的塞罕壩(全稱“塞罕達巴罕色欽”蒙語的意思是美麗的山嶺),把全縣分為 圍場高原和壩下冀北山地兩部分。圍場高原,地勢平坦,流水侵蝕微弱,風 蝕強烈,多風蝕洼地,地表呈波狀起伏,海拔均在 1200-2000 米,壩下山地 是陰山余脈,大興安嶺余脈和七老圖山的交接地帶。深山區山嶺連綿不段, 山峰層巒疊嶂,山環交錯,溝谷縱橫,山高林密。整個壩下山地,川大山低, 許多山峰海拔在 2000 米以下。有些山頂部平坦,為桌狀,北部的大光頂子 山,海拔 1940 米為全縣的最高峰。
(5)交通
四合永鎮境內有鐵路京通線過境,境內長 11.30 千米,設四合永鎮站。 254 省道過境,境內長 21.15 千米;縣鄉級公路 5 條,總長 30.50 千米;村 村通公路長 41.28 千米。2011 年末,鎮區道路總長 51 千米;道路鋪裝面積 33 萬平方米;橋梁 3 座,總長 360 米。2020 年末,鎮區日有 152 輛客運汽 車過境,日發客運汽車 32 班次,年客運量 96.76 萬人次。
(6)地震概況 根據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》(GB50011-2010,2016 年版)附錄 A 和《中國 地震動參數區劃圖》(GB18306-2015),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,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,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.05g。